
鄧夢曦,作家,四川樂山人,畢業(yè)于浙江海洋學院(現(xiàn)浙江海洋大學)。曾獲中華繁星文學獎、第一屆文學杯等。
糖點:您是通過什么途徑關注到第四屆“新風度杯”全國文學競賽的,您在本次文學大賽中也取得了優(yōu)異的成績,有什么樣的感受?
鄧夢曦:我是通過網絡征文方式關注到的。感受是很榮幸能參與這次大賽。
糖點:作家的創(chuàng)作都帶著自身經歷的烙印,為了讓我們更好地理解您的作品,能不能先給我們介紹一下您的生活經歷或者文學創(chuàng)傷經歷?
鄧夢曦:我的生活經歷起伏比較大。讀初中時,我曾遇到過校園欺凌,不過我已放下了。那時整個人懵懵懂懂的,學生遇到校園欺凌一定要告訴長輩和老師,這是我的經驗教訓。我大學畢業(yè)那年從六樓摔了下來,身體九處骨折,最后是左腳踝骨粉碎性骨折沒有完全痊愈。這件事對我的影響很大,也讓我學會了很多。我體會到了愛、善良和寬容。也改變了我的生活方式。我以前并未想過要當作家,經過這次事故,也讓我有很多感觸可以放在文章里。

糖點:您在《原來活著才是最好的冒險》一文中提到“文學的世界,對現(xiàn)在的我來說,是越來越小了。”您是怎么樣定義這種“小”的呢?
鄧夢曦:“小”的定義是隨著時間的變化,我對文學越來越了解,知道的越來越多了。當然不知道的可能也越來越多。
糖點:您在《原來活著才是最好的冒險》一文中提在初中時愛上了文學,是因為什么樣的契機呢?
鄧夢曦:當時參加市現(xiàn)場作文競賽拿了一等獎,又遇上了校園欺凌,我很沉迷文學,我曾沉迷宋詞,不過,我建議等長大了,有穩(wěn)定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后,再來學宋詞,這是我的建議,年齡小的讀書人暫時不要學習宋詞,宋詞需要有經歷、長大以后再學為好,詞中的奇情異致,不是少年人能消化的了。開卷其實不一定有益。我在年少時開始學習宋詞,所以這是我的切身感受。我很喜歡文學和文學閱讀,我喜歡閱讀和思考的感覺,讓我很投入到文學中,家里的藏書很多,并且我喜歡用文學寫作來表達自我,就想用文學“療傷止痛”吧。

糖點:您平時主要閱讀哪些類型的書籍?有哪些中外作家或作品對您產生過影響?
鄧夢曦:我喜歡閱讀文學類和哲學類的書。我喜歡的作家比較多,像朱自清的散文、馮驥才的《船歌》、歐·亨利的《供應家具的房間》、泰戈爾的詩、莎士比亞戲劇、路德維希·維特根斯坦和讓-保羅·薩特的哲學觀點、阿爾貝·加繆的小說等,還有偵探懸疑小說,比如阿加莎阿婆、希區(qū)柯克、江戶川亂步等,很多都曾打動過我,包括希臘神話,我很喜歡。他們是我成長過程中的老師,是階梯。就像很多愛好、很多美食給人的感覺,它們會隨著時間而淡化,被人遺忘在角落,讓人要費一番工夫才能想起,可不能就此否定它們的存在,它們的確感動了我。我很怕中年人的麻木,眼神的黯淡、表情的木然、思維的固定模式,成了一個背著沉重包袱的前行者。
我希望有一個堅強敏捷的靈魂,她能捕捉到人生中的那些小小的靈感,能覺察到世事的微小變化,能看到傷感和歡樂,能聽到廟堂和江湖的風雨聲而能救人于危難。
糖點:您目前在工作忙嗎?通常是在什么時候寫作?
鄧夢曦:有靈感就忙,沒有靈感就不忙。通常是在晚上寫作。靈感來了,我就會寫,甚至是在半夜三更。我覺得在夜晚來靈感是一件很妙的事情。受靈感驅使寫文章真的很痛快。

糖點:目前社會的浮躁風,無論是閱讀上的浮躁還是寫作上的浮躁,都對文學構成了傷害,在這樣浮躁環(huán)境里,對于當前中國文學現(xiàn)狀,您是怎么評價的呢?
鄧夢曦:這的確是一個浮躁的時代,現(xiàn)在,單純靠文學已經不能養(yǎng)活作家了,我曾想過,散文、詩歌、傳統(tǒng)小說、傳統(tǒng)戲劇有一天會不會消失?當前中國文學,網絡小說和網劇很興盛,其它文學體裁和題材呈現(xiàn)頹勢,其實,這很不正常。不是僅靠個人努力就能改變的,這需要大家的自覺。我覺得做人還是需要理想的,包括文學理想,畢竟我們總被現(xiàn)實打敗,又靠著理想站起來。
糖點:您認為一本書的價值是怎么檢驗的?
鄧夢曦:怎么檢驗一本書的價值,我覺得一本好書能引起讀者的普遍共鳴,就像寫散文,最好是深入淺出,首先是讓人能讀懂,不用寫的很華麗、很拗口,要有本身的意義和價值以及帶給人愉悅、反思、期望、啟悟,其次是能引起普遍的共鳴。通過時間和實踐也能檢驗一本書的價值。經驗也能判斷一本書的價值,但經驗是寶貴又有限的。
本期主持/
張小潔,90后自由撰稿人、美術設計師。
(獨家供稿:糖點團隊·方糖社;轉載請聯(lián)系授權)
(部分圖片來源于pixabay)
好了,這篇文章的內容發(fā)貨聯(lián)盟就和大家分享到這里,如果大家網絡推廣引流創(chuàng)業(yè)感興趣,可以添加微信:80709525 備注:發(fā)貨聯(lián)盟引流學習; 我拉你進直播課程學習群,每周135晚上都是有實戰(zhàn)干貨的推廣引流技術課程免費分享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