采購部工作內容和職責,采購工作內容和職責工作總結?

卓越采購表現在哪里?如何讓別人認為你卓越?

要學會“借題發(fā)揮,敢于發(fā)言”,一定要做到“能力顯性化,知識結構化”。

本期“對話CPO”對稱做了完美的詮釋。


“你要是什么都干不了,那就去做采購,買東西總會吧?”

類似這樣的話,采購人是不是很熟悉?

以往,采購在公司里的地位相對隱形,但隨著近幾年一系列大事件的發(fā)生,采購的曝光度、重要性逐漸提升。

尤其是2020年初疫情以來,很多采購沒有喘息時間。之前是供應商求采購,現在是采購求供應商,因為很難買到所需的東西,買到好的東西就更難了。

另有統計顯示,在疫情帶來的供應鏈危機中,供應鏈經理離職率比5年前增加了28%,崗位空缺率也比2020年1月之前增加了1倍。

在這樣的大背景下,貝卡爾特(中國)技術研發(fā)有限公司亞太區(qū)采購總監(jiān)凌禕蕓女士(以下簡稱“凌總”)真切感受到身邊發(fā)生的變化,她在《對話CPO》第3季第4期直播中就說到:“找采購的業(yè)務部門越來越多了,需求更具多樣性,采購慢慢從幕后走到了前臺。”

“業(yè)務的好伙伴”這個話題更加凸顯,這是采購人“借題發(fā)揮”、大顯身手的好時機。此時,如果我們都能做好,大家就會覺得采購是專業(yè)的,是創(chuàng)造價值的。


一、如何“借題發(fā)揮”?

凌總結合在貝卡爾特多年的采購工作經驗總結了一套法則——WIM,這里也分享給大家。

W-What 什么

這個很好理解,采購一定要關注市場,要有敏銳性,還要在事件爆發(fā)的第一時間,告訴業(yè)務伙伴發(fā)生了什么。

I-Impact 影響

只告訴業(yè)務伙伴發(fā)生了什么是不夠的,因為我們看新聞,業(yè)務伙伴也看新聞,做傳聲筒沒有價值,采購要做的是把發(fā)生了什么和對業(yè)務的影響關聯起來,這就是Impact,而且我們還要把影響量化,做到清晰可見,這是凌總特別強調的一點。

M-Mitigation Plan 補救計劃

如果做到了上面的兩步,我們僅僅完成了30%,剩下的70%是什么?

就是Mitigation Plan 補救計劃,采購一定要清楚,我們的補救措施是什么?這個補救措施能止損多少?

這3步就是采購作為業(yè)務伙伴,能夠體現專業(yè)性的非常重要的方法,也是宮老師說的采購人“知識結構化”的重要體現。

這里也給大家列舉一個案例,是凌總的經歷。

凌總還記得2021年3月23日的時候,他和團隊第一時間得到蘇伊士運河擁堵的事件。

之所以能夠第一時間獲得信息有一點特別重要——依靠供應商。就單獨的領域而言,供應商比采購專業(yè),信息渠道更廣,信息也更準確,所以凌總和團隊第一時間知道了“What”。

緊接著,他們就和供應商、物流快速整理出這條航線上所有的貨物信息,包括運輸目的地,計劃到達時間,在途貨物以及計劃發(fā)運貨物等,這就是“Impact”?!拔覀冏寴I(yè)務部門非常及時,非常量化,非常清晰地看到了對客戶的影響。”

之后就是補救措施,在這些措施中,大部分都是采購很難獨自去完成的,必須跨部門協同。因此采購在這個過程中要牽好頭,起到協調作用,甚至要發(fā)揮領導力的作用。

“我們快速把清單給到最前沿的銷售端,讓他們和各個客戶去確認緊急性,判斷是否馬上需要進行空運,或者從歐洲臨近的工廠調配產品。”凌總說,對于在途的產品,團隊快速和供應商研究路線切換的可行性,對于計劃發(fā)貨但沒有發(fā)的,需要重新調整發(fā)貨計劃,甚至是排產計劃,所以才能在最短時間內把對客戶的影響降到最小。

凌總分享的案例非常棒,不僅能夠第一時間獲得消息,還將事件影響降到最低,并采取了補救行動。其實這當中還有一個關鍵就是信息流,宮老師經常在講課的時候表述這樣一個觀點,也是很多人都贊同的觀點:信息流問題解決了,供應鏈問題解決了一半。

如何知道信息?宮老師有一個非常重要的判斷標準:在同一時間,不同的人要掌握同一版信息。


二、讓人“看見”工作成果

如果采購做了一非常棒的事,就是需要讓別人看見我們的勞動成果,讓別人看見我們的專業(yè)性。但實際工作中很多采購不擅長讓別人“看見”自己的工作成果。

凌總根據她的經驗分享了3點

首先,采購要讓別人愿意來看你,最起碼成為一個不讓人討厭的人。

如果采購做了很多事,別人看都不想看,這個事情做再多也沒用。要想讓業(yè)務部門愿意看采購,首先采購得成為一個可以讓他們值得信任的人,最起碼是不讓他們討厭的一個人。如果連最基本的信任感都沒有,還想讓他們看到采購所做的事情是有價值的,基本不可能。但信任感不是一天之內可以建立的,一定是一個慢慢積累的過程。

其次,采購作為接近上游供應鏈的部門,一定要完整地將信息傳達給業(yè)務部門,無論是利好還是利壞。

有些采購總喜歡傳達不利的消息,比如今天鋼材漲了,明天原油漲了,后天黃磷礦停產整頓了,業(yè)務部門就會想,采購部就沒有一點點利好的消息嗎?

市場一定是有漲有跌的,如果天天傳達不利消息,對有利消息避而不談,大家就會對采購打上問號,就算你再有能力,別人也不屑于看到你做的事。

最后,采購不可以有小聰明。

小聰明在特定的職業(yè)環(huán)境下,會讓采購成為一個讓人討厭、不受信任的人。正確的做法是,一定要把市場信息完整、清晰、客觀地呈現給業(yè)務部門,不管是漲是跌,目標是跑贏市場,要告訴業(yè)務伙伴,采購為了跑贏市場,做了哪些事,得到的結果是什么,需要哪些支持,甚至有哪些是希望業(yè)務部門和采購一起來探索嘗試的事,這些都可以傳達。長此以往,采購就能和業(yè)務部門建立信任感,他們也愿意來看。


三、宮老師有話說

我經常說,采購人要“三化”,能力顯性化,知識結構化,個人品牌化,凌總很好地詮釋了這“三化”。就比如蘇伊士運河擁堵事件,有人覺得正常,有人不關心,不就是一條河堵了,能有多大影響?采購要有敏感性,要關注這些重大事件。

我也特別喜歡“看見”這兩個字,我們有些采購人確實不擅長溝通,不擅長匯報,碰到解決不了的問題才向領導、別的部門匯報。

所謂的解決不了無非就兩個,漲價、斷貨。采購就說,領導漲價了,領導說不能漲,采購說供應商不給我供貨了,領導氣壞了,你怎么不早和我說?這對采購就已經有抱怨了。

凌總用3個負面詞匯描述了采購人不會“看見”,也給出了解決方案,我們采購好事、壞事都要匯報,要完整地匯報。另外不要只說現象,不說解決方案,不分析背后原因,領導當然會惱火生氣了。

好了,這篇文章的內容發(fā)貨聯盟就和大家分享到這里,如果大家網絡推廣引流創(chuàng)業(yè)感興趣,可以添加微信:80709525  備注:發(fā)貨聯盟引流學習; 我拉你進直播課程學習群,每周135晚上都是有實戰(zhàn)干貨的推廣引流技術課程免費分享!


版權聲明:本文內容由互聯網用戶自發(fā)貢獻,該文觀點僅代表作者本人。本站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服務,不擁有所有權,不承擔相關法律責任。如發(fā)現本站有涉嫌抄襲侵權/違法違規(guī)的內容, 請發(fā)送郵件至 sumchina520@foxmail.com 舉報,一經查實,本站將立刻刪除。

您可能還會喜歡:

發(fā)表評論

◎歡迎參與討論,請在這里發(fā)表您的看法、交流您的觀點。